高企小课堂 | 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填报教程攻略来啦

2025-02-173790
分享:

火炬统计年报和年度发展年报操作流程

一、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年报报表

填写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https://hjrz.chinatorch.org.cn/login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统计调查模块(北京的村高新企业可通过联网直报系统填报)

注意事项:注意信息与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超期未填报的,可能会影响享受其他项目申报(注意各资质报送数据的一致性

一、登录后,进入企业服务菜单,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统计调查事项,点击我要办理


二、点击查看(高新技术企业先查看企业统计年报,然后查看高企发展情况)。



三、点击右侧的填报


四、系统界面


点击问号可以查看具体指标解释



第一步:1、已进区企业批准入区时间,按照实际情况选填。



第二步:

1、限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填报,可多选。


2、仅限境外上市企业填报,证券代码:需要写全代码以及所属交易所缩写。

3、 仅工业企业填报

第三步:

1、关于营业收入:注意填报的逻辑关系

2、关于财务费用:如果企业有一些利息收入等放入财务费用中,本来正向的支出变为负向的收入。建议企业进行调整根据情况放入其他项,如其他收入等,如确定放入财务费用,则需要进行说明,解释发生的原因。

第四步:

1、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企业都需填报,若高企未申报高企所得税减免,则需写明原因。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者能耗企业才需要填写



按照折算系数进行填报


第五步:

人员情况



新增人员:所有新入职人员(无论是否已经离职)

技能人员:



第六步:



   项目人员实际工作时间指报告期内项目组人员实际工作的时间总和,有按月计算。如一个研发项目3个研发人员,工作5个月,那工作时间为3乘以5等于15人月。如果管理人员占比较高,或者大部分项目参加人员年度工作时间小于12个月等,造成科技活动人员数超过项目工作人员/121.5倍,系统会提示请予以说明。



第七步:

一般情况下,表GQ-005(第7步)的研究开发费用合计应<=GQ-004(第6步)填报的项日经费支出(QH51)之和*1+15%)。



研究开放费用合计=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



第八步:


1、相应知识产权情况需要核对清楚,填写准确数据




2、新产品产值



其他注意事项:

1、经济指标单位为:千元人民币

2、科技活动人员大于从业人员总数的10%

检查与提交

如有存在错误项,无法提交,需排除出存在的错误的项,进行修改;

如有存在警告项,需排查是否存在笔误,若情况属实需进行解释说明。




注:在检查栏,红色属于错误,必须进行修改;蓝色属于警告,解释通过即可。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年报
填写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https://hjrz.chinatorch.org.cn/login,“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模块

注意事项:注意信息与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连续2年未填报年报的,将会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依次填写第1步至第4步,每步填写完点击保存数据按钮进入下一步,全部填写完成后建议先点击检查和原因进行自查,确定没有再需修改的数据后,点击提交数据修改和提交

   

    如填写数据不符合要求,点击检查和原因根据系统提示进行数据修正或说明。依次填报完第1至第4步(注意以汇算清缴的数据为依据,数据可暂存)。全部填写完成后建议先点击 检查和原因进行自查,确定没有再需修改的数据后,点击提交年报数据建议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一致
    归集费用时,注意高企与加计扣除的口径差异,统筹兼顾费用科目与归集范围的异同;如研发费用差异较大,建议进行专项审计(鉴证),既便于后期税务核查,也便于申报研发费用相关的奖补。

汇算清缴相关报表填报注意事项
1.
《期间费用明细表》中研究费用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中数据建议一致,注意研发费用占比达标;
2.
填报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注意加计扣除前后数据的一致性;
3.
填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事项明细表(A701012,注意各科目的规范性、研发费用占比达标;
4.
填报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701041,注意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研发费用占比达标以及各年度数据的一致性。
其他注意事项
1
、连续两年无数据的企业将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对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由认定机构通知税务机关按《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追缴其自发生上述行为之日所属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2
、合规做好资质维护,填写数据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预防大数据比对,带来不必要的核查,便于企业后续到期重新认定。
3
、保证企业不同填报系统之间各项数据勾稽关系、前后数据的一致性及合理性(统计、市场监管和税务等)。


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