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高校院所、大企业、医院、技术转移机构、投资机构、中关村各分园等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旨在推动科技成果找到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供需对接,促进投融资、产业链、创业服务、空间载体、落地政策等资源要素融合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项目落地发展。
为充分发挥北京农学院科技资源和服务优势,通过科技服务助力现代农业企业发展。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农学院举办2022年北京农学院科技成果推介会(第三期),总第六期。
二、活动时间:
2022年3月29日(周二)14:00-16:00
三、活动参与方式
本次活动采用“小鹅通”小程序进行线上直播
请扫描二维码参与直播
请扫描一下二维码进群,获取活动详细信息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北京农学院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北京农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农学院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农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
北京北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昌平工作站
五、活动议程:
(一)科技成果项目路演
1. 减抗替抗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崔德凤
2. 家禽封闭棚舍智能管理系统 张倩
3. 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复合饲料添加剂 方洛云
4. 石墨烯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及应用 冯波
(二)现场提问环节
(三)北京农学院科技园企业项目路演—北京优多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六、项目简介:
1. 减抗替抗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崔德凤
技术名称: 减抗替抗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技术负责人:崔德凤
项目路演人:崔德凤
涉及行业:饲料添加剂、益生菌制剂、发酵饲料
技术简介:
团队研发复合微生态制剂,由产生多种短链脂肪酸、抗菌谱广、抗逆性强的粪肠球菌、凝结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组成。该制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构成与稳态,上调巴恩斯氏菌属、乳杆菌属和分泌短链脂肪酸菌属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丰度;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限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8的产生,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增强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与免疫应答,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机体的炎症损伤作用。
创建了一套高密度、低成本,芽孢生成率高的生产发酵关键技术,建立了冷冻干燥益生菌粉生产工艺,活菌数高达到500-1000亿cfu/g,完成凝结芽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长度3,599,077bp,这些基因组数据与微生态添加剂专利组成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体系,为该产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规模化养殖场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显著促进动物生长发育,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平均日耗料降低11.73%,平均日增重提高11.29%,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负责人简介:
博士研究生,北京农学院高级实验师。先后担任兽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传染病与微生物免疫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畜禽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机制等相关研究。
代表性成果:
先后主持和参研国家“十二五”、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攻关课题、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农村农业局岗位专家项目、北京市委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农委专项及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30余项,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贰等奖二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壹等奖一项、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三项、北京农学院“三育人标兵”等。作为第一和主要发明人获得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先后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10 余部。担任北京市饲料微生态企业评审专家,大型养殖企业疫病防控顾问。
项目需求:技术合作、产业落地
2. 家禽封闭棚舍智能管理系统——张倩
技术名称:家禽封闭棚舍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负责人:张倩
项目路演人:张倩
涉及行业:畜牧业与物联网
技术简介:
可实现对标准化棚舍养殖现场环境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实时远程获取养殖场棚舍内部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及视频图像等;系统配套的环境监测设备和计量设备可以实现家禽疾病的早期预警;系统兼具数据收集和统计功能,便于后期数据库的建立及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完善区域性养殖参数的设定并通过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棚舍信息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管理;为解决中药在家禽养殖中的正确应用,系统中包含了中兽医诊断和用药推荐版块,可实现精准用药;后期,系统计划开发的区域性交易平台,可促进区域内信息、技术、产品的快速交流。
技术负责人简介:
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为北京农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及抗病毒中药开发。先后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课题的研究和课题管理工作,获得北京市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代表性成果:
先后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课题的研究和课题管理工作,获得北京市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项目需求:招商融资、产业落地
3. 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复合饲料添加剂——方洛云
技术名称: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复合饲料添加剂
技术负责人:方洛云
项目路演人:方洛云
涉及行业:畜牧养殖业
技术简介:
近年来,全球变暖日益严重和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高湿天气引发的动物热应激对奶牛养殖业危害巨大。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饲料添加剂可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本添加剂包括30~70%竹叶提取物、20~40%青蒿提取物、10~40%刺五加提取物,2~10%维生素C和γ氨基丁酸。研究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饲料添加剂加入到奶牛TMR日粮中能够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并能提高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含量。
技术负责人简介:
中国农大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高级畜牧师,现任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目前相继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联合项目1项,北京市农委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7项。参与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书籍2部,参编书籍4部。获省级奖5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
代表性成果:
目前相继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联合项目1项,北京市农委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7项。参与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书籍2部,参编书籍4部。获省级奖5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
项目需求:招商融资、技术转移、产业落地
4. 石墨烯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及应用——冯波
技术名称: 石墨烯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及应用
技术负责人:冯波
项目路演人:冯波
涉及行业:生物医药、宠物医疗
技术简介:
依据技术原理、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使用的石墨烯与市场上其他石墨烯材料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工艺独特,与以石墨矿石为主流的加工原理不同,本材料以高温化学反应和薄层喷涂为主要理论基础。基于此工艺生产的石墨烯膜为单层碳原子,能够激发出波长为4-14 μm的单一波峰远红外,该远红外线可通过共振效应,发挥与热效应无关的生物学功能。②基于穆祥教授创立的“细胞微环境理论”及针灸对穴位刺激及循经传导的作用机理,我们发现石墨烯穴位贴敷也可以增强穴区微血管的自律性舒缩活动,并强于常规针灸对穴位区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且石墨烯对穴位的刺激可以沿经络传递到其他穴位。
技术负责人简介:
冯波,北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在站,兼任北京长青烯旺医学研究院董事长助理,师从北京农学院穆祥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控疾病的机理研究及应用。
代表性成果:
曾参与包括“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参与新兽药研发和申报4项,获批2项。
项目需求:技术合作、产业落地
(园区企业路演)企业名称:北京优多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优多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于2007年,十余年来一直服务于国内的乳品企业,整合全球优质的乳品资源,包括发酵剂、益生菌、凝乳酶、蛋白粉、亲水胶体、奶酪设备等,助推中国乳业新升级。
企业设立研发实验室,联合意大利乳品研究中心、东北农业大学等合作研发相关乳品制品,如酸奶、奶酪、乳酸菌饮料等。同时还与意大利MilkyLAB共同研发适合中国的奶酪生产设备,推动国内奶酪行业发展。
企业需求:技术转移、产业落地
七、联系人
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李老师,18001335203